我的中国“芯”呢?
就在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立即执行7年进口禁令后,有报道称中科院计算所里临时组织了一次学术会议,探讨的主题是“为什么中国不能像美国一样造芯片”。其间有学者发出感慨,其实中国在高端芯片上已经有所突破,但这场技术封锁事件发生得早了一些,“如果再晚发生五年,情况会有所不同”。
但是,这都打贸易战了,难道还指望对手晚点出招吗?
不过,同时也跟着好奇:
带着这两个疑问,回溯中国在芯片领域曾经扮演过的角色。
其实摩尔定律从根本上来说,只是一个工程师的经验之谈,却不知不觉成为了芯片产业。一年半到两年“考核”一次的KPI指标,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全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50年里兢兢业业,不但成功验证了这个定律,甚至有几年还超常发挥,就这样把摩尔定律变成了人们心中的“铁律”。
摩尔定律的不断得到验证又导致了另一个结果:芯片行业天然会随着技术进步
发生自我贬值。
什么意思呢
依照摩尔定律的说法,每过两年,人们之前创造的价值就会减半,比如iPhone X出来后,iPhone 7就没有过去值钱了。
这就意味着,企业或者国家在这个领域一旦掉队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好比读书的时候,只要上课开个小差,就可能完全听不懂课堂内容了,中国的芯片就是类似这种情况。
但就在1980年后,一方面,世界的电子产业高速发展;另一方面在中国,这部分的技术升级却全面停滞了,这和当时新出现的两个情况有关:
首先是宏观层面发生了变化。
为了扭转财政亏空的局面,政府开始实行“拨改贷”政策,即把原先对企业实行政府财政拨款改为企业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。
过去企业依靠财政拨款并不缺钱,很多钱能拿来做技术改进,技术改进后提升的利润再交给国家。但改成贷款模式后,企业不能问“家长”要钱了,还要自负盈亏,“家长”还照样规定了利润指标。
在这个情况下,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变得比过去更加重要,像科研这种烧钱项目自然就被压了下来。相对应的是,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线,然后迅速投入生产,创造利润,这种操作就划算得多了。
第二个情况是,企业内部也产生了路线上分歧。
最有名的要数关于“技工贸”和“贸工技”这两种商业模式的争论。技是指技术,即科研投入;工是工厂,代表了生产环节;贸是贸易,就是市场和流通。
其实无论如何选择,都无可厚非。选择技工贸的公司,未来拥有了独立的技术专利,也掌握了世界贸易中的话语权。而选择贸工技的公司,快速完成了利润积累,迅速壮大,同时也收获了意外之喜。
比如进口芯片后,由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中国企业把功夫用在了匹配芯片的算法和软件上,反而为中国电子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,也使得打败洋品牌成为可能。
如今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,除了高铁,网购、移动支付和共享经济都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。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集成电路需求市场也与之有直接关系,这意味着,尽管中国高度依赖美国的供应,但美国企业也有起码三分之一的收入离不开中国市场。当年技术派追求的话语权,在市场派那里有了另一种面貌。
为了扶持技术派,这次不单有企业,国家也是频频出手。
首先是密集的政策出台,积极为企业减负。2000年国务院印发《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》,自此之后,几乎每年都会有扶植该行业的相关文件出台。
然后是痛下目标,占领市场。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到2025年,70%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以及关键基础材料都必须实现自主保障,这相当于是帮相关企业预先下好了订单。
最后,就是不遗余力地投钱。2014年中国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芯片“国家队”,它直接入股国内半导体企业,给予财政支持并协助并购国际大厂。在2017年初,第一期基金规模已直逼一万亿,加上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投入以及地方政府基金的陆续建立,这个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供血。
几年下来,成效也很显著。如今音箱、机顶盒、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等,所使用的核心芯片大部分已是国产品牌。但是,在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相对更高,例如通信、工业、医疗及军事等领域,国产芯片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。
不过,我们在国内不停发力追赶,而那个需要辛苦追击的芯片产业却迎来了行业天花板,这就意味着,如果第一名跑得慢了,后面的人机会也就更多了,再加上新的领域例如人工智能的崛起,AI芯片也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。
实际上,中国比过去有了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技术封锁如果发生在五年之后,也许我们真的不会像现在那么狼狈,但还是要感谢这次风险提示,督促我们再跑得快一点。
所以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,你是更挺技术派,还是市场派?
(文章来源:吴晓波频道,作者:和风月半,原标题:《中国是如何失去自己的芯片的》)
热点活动
3、会议 | 中国-非洲现代农业合作项目(武汉)交流会(免费)
经贸商机
5、求购 | 螺丝钉
实操资讯